找到相关内容687篇,用时4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尼采对佛教的批评及两者形上思想之比较

    Parmenides)、苏格拉底(Sokrates)以来途经基督教神学最后至德国观念论哲学达至理性主义的高峰。也就是说,理性主义的形上学—神学传统的思考架构是把真假、善恶、彼世和、永恒不变的实在和迁流不息的现象...所必然要涉及的因果关系及其身体。对佛教来说亦是如此。否定业报轮回有一承担业力的同一自我,但是人在做为一个行动者,他是五蕴的承载者(就这个意义下有所谓的“同一的自我”)必须负担所有由他的行为而来的...

    刘沧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3851600.html
  •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革命”走向――兼论“人间佛教”思潮的现代性问题

    宗教体系的社会形式的位移,更重要基本含义,侧重在的社会生活不再以宗教的意义理念作为其正当性的根据,世俗的或社会生活知识从此获得了自己的正当性以及公民身份的非宗教性;社会的存在形式,也不再以宗教组织的...革命或革命佛教,因此也被革命之谜所整合。梳理并诠释这一问题,当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中诸如国家与社会、社会与个人、政治革命与社会文化、个人的信仰决断与国家意识形态全能化之间的矛盾等等问题...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2551687.html
  • 佛教布萨制度的研究

    的呢?布萨是否只限于出家的教团才能举行呢?在家佛教徒能否举行布萨呢?在佛教文献中,是否存在著在家布萨的记载呢?凡种种,都是笔者在本文所欲探讨的问题。  -----------------------...头面礼足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今罗阅城中诸梵志,月三时集会,……今敕诸比丘,令月三时集会,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亦当使众人周旋往来,共为知友,给与饮食,我及群臣亦当来集。”时,世尊默然受王瓶沙语。...

    罗 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0551880.html
  • 佛光教科书:《菩萨行证》(1)

    行禅,摄尽大乘一切行法。除烦恼禅,除灭众生苦恼之禅。他世乐禅,令众生悉得现在、未来一切乐之禅。清净净禅,惑业断尽,得大菩提之禅。   隋智顗《金刚般若经疏》立三种般若义,即:文字,虽非般若,但为诠释...完成之身;解脱即脱离烦恼束缚之谓;般若则指悟之智慧。三者,三即一,一即三。在因位时,称为三佛性;在果位时,称为三德。   乃指不能见闻佛法之处。   《地藏十轮经》云:“地藏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0151960.html
  • 心性本体与道性道体:中国佛教心性论对道教心性论的影响

    。当知一切尽是虚无,非有实事。”(注:《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卷一“序品”,《道藏》第1册第611页上。)其二,狭见,“中皆从无生,向本无比,而会有之...产生的,如任继愈、卿希泰等均持论。近年来持反对意见者有之,如张广保先生说:“唐代心性哲学的大讨论,实是由道教、禅宗共同发起的,而真正的随后唱和者应是儒家。”(注:张广保:《...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2752025.html
  • 从无我 空到达解脱(1)

    行为的原因消除掉,我们就能得到解脱。   解脱,乃是我们在活着时来达成,是此生的事。这已由教主释迦佛陀的身教、言教,告诉了我们。可是,在目前的佛教界,能够接受这种想法,敢于说要在现世达到解脱的,...当前的佛法,有些地方,已大异于佛陀在世时所说者,修行方法亦然,目前的念佛、参禅等方法,皆是历代的祖师所说,而非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所说,这可以从《杂阿含经》(佛陀在世所说的修行方法,大致在经内),以及印...

    慧广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1652144.html
  • 净土信仰论之研究: 世亲、昙鸾与亲鸾之回向思想

    之一,因为整个净土信仰的成立根据就是建立在回向的事实之上,如果我们不能把的功德回向于往生净土以求得菩提的圆满实现,如果净土中的佛陀不能回向其救度众生的誓愿于此,那么净土的信仰终究是落空的。   ...下列两个部份:首先,本文论述回向、转变与转依的理论关连,并论述净土回向说的佛教诠释学注1的意涵 (第一节)。其次,再论述大信心即大佛性即如来一基本论述中的净土信仰的佛教诠释学,及东亚净土教理发展史的...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252273.html
  • 浅析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之文学特色(2)

    妙善多饶益。比丘我在昔,七年修慈心,  七反成败劫,不来还。世间败坏时,生于晃昱天,  世间转成时,生于梵天中。在梵为大梵,千生自在天,……  ------------------------------...]  偈颂说明若以香花、幡盖等,敬心供养诸佛塔寺,则能因此因缘,具足一切功德:所生相好、饶财多宝、常住于法、天人护祐、为众所钦。再如北凉昙无谶所译《大方等大集经》中:  若有众生无量,亲近善友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952383.html
  • 禅的心理智慧(一)

    鸯掘摩罗总是空著空钵回来,而且全向还伤痕累累。   释尊只是在旁默点地看看著。直到有一天,释尊终于对他说:   [鸯掘摩罗啊!再忍耐吧!乃是你来世应该受的业报而在应验啊!]   啊!这是...依照种方式,想要在家里随便阅读几本启蒙书就想了解禅,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也许是我们的个性乖僻,总觉提想反驳种说法。像这样一味地拘泥于出家、在家的形式,岂不是远离了禅的基本精神了吗?我认为“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4452718.html
  • 佛陀的教学内容:《说处经》

    ”的描述,因为只须要再一次地往来于天上与人间的修行,就能成就解脱,所以也称为“一来果”。 “五下分结(贪欲、嗔恚、身见、戒取、疑)尽已,生于彼间,便般涅盘,得不退法,不还。”这是对“阿那含...他修学的年少比丘,去见佛陀。 “世尊!诸年少比丘,我当云何教呵?云何训诲?云何为彼而说法耶?”阿难问。 于是佛陀为阿难及诸年少比丘,广分别说可以让诸年少比丘“得安稳,得力得乐,身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1953545.html